本文目录
晏、景、昌、晁这几个姓氏,都属于上下结构,并且上面是日字。
上下结构意思是文字有两部分组成,上半部和下半部。例如龚,贡,苗,皂,荚这些字都是上下结构。汉字的形体结构可以分为汉字、部件、笔画、笔形四个层次。汉字是最高层次,部件是中间层次,笔画是次低层次,笔形是最低层次。
一、曹 霸
曹霸(704-770),唐代沛国谯(今亳州市)人,曹操的后代,唐玄宗时期著名画家。曹霸擅画马肉丰骨劲、形具神生,诗圣杜甫在诗歌《丹青引》和《观曹将军画马图》中用“国初已来画鞍马,神妙独数江都王。将军得名三十载,人间又见真乘黄”、“先帝天马玉花骢,画工如山貌不同。斯须九重真龙出,一洗万古凡马空”等诗句赞誉曹霸,可见其画马技艺之高超精湛。相传曹霸绘马代表作为《九马图》、《赢马图》,但可惜没有画作传世。
二、韩 干
韩干(706-783),蓝田(今陕西蓝田)人,唐代画家,以画马著称,代表作《胡人呈马图》、《照夜白图》、《玄宗试马图》等。韩干绘马构图严谨,用笔沉着,线条流畅,画中的骏马或肥壮矫健,神态安详,或仰首嘶鸣,奋蹄欲奔,神情昂然,形象生动,韵味十足。
三、张 萱
张萱(生卒年不详),长安(今陕西西安)人,唐代画家。张萱绘马笔画细腻,圆润流畅,色彩秀丽,骏马高贵典雅,丰硕饱满,俊逸潇洒,代表作为《虢国夫人游春图》,《虢国夫人游春图》原作已佚,如今看到的是宋代摹本。
四、赵 岩
赵岩(生卒年不详),名霖,字秋巘,陈州(今河南淮阳)人,五代·后梁画家。赵岩擅长画马,画笔下的骏马高颈昂首,雄健强壮,自然生动,格韵超绝,神态生动,传世作品为《调马图》卷。
五、李公麟
李公麟(1049-1106),字伯时,号龙眠居士,舒州(府治在潜山县)桐城人,北宋著名画家。其工书法,擅人物、山水画,尤其精于画马,传世绘马作品有《五马图》。李公麟画笔下的骏马体格健壮,姿态各异,线条流畅圆润,凝练劲挺,画面质感逼真,生动传神。
六、龚 开
龚开(222年-1304),字圣予,号翠岩,淮阴(今江苏省淮阴县)人,宋末元初画家。龚开多才多艺,诗、文、书、画皆擅,传世的绘马作品有《骏骨图》等。龚开画马用笔精到,用墨精细,洒脱简练,造型逼真,画笔下的马瘦骨嶙峋,风鬃雾鬣,形象生动,寓意深远。
七、任仁发
任仁发(1254-1327),字子明,号月山道人,青龙镇 (今上海市青浦县) 人,元代著名画家,以擅画鞍马著称于世,其画马构图严谨,线条简练,设色典雅,惟妙惟肖、生动自然。传世绘马作品有《神骏图》、《出圉图》、《二马图卷》、《五王醉归图》等。
八、赵孟
赵孟(1254-1322),字子昂,号松雪道人、水晶宫道人、鸥波,署孟俯,浙江吴兴(今浙江湖州)人,元代著名书画家,“楷书四大家”之一。赵孟继承唐代的画马技法,简拙清润,用笔精工,线描细劲严谨,笔意高古雅秀,刻画细致。画笔下的骏马膘肥体壮,昂首抬腿,举步欲行,细劲圆润、柔和富丽,传世作品有浴马图》、《人骑图》、《饮马图》等。
九、赵 霖
赵霖(生卒年不详),雒阳(今河南洛阳)人,金代画家。赵霖画笔下的骏马造型饱满朴拙,肌肉圆肥劲健,鬃毛散披飞扬,嘴鼻细致刻画,形象栩栩如生,传世作品有《昭陵六骏图卷》。
十、郎世宁
郎世宁(1688-1766),原名朱塞佩·伽斯底里奥内,意大利米兰人,清康熙年间任宫廷画家,尤其擅长画马,其的《百骏图》是中国古代十大传世名画之一。郎世宁笔下的骏马图构图复杂,画面雄壮,立体感强,色彩浓丽,用笔细腻,风格独特,笔下的骏马千姿百态,栩栩如生,活灵活现。
恭字部首为共,恭音gong,共十画,使用部首检字法时,步骤如下,
第一,恭字部首为共,计算共字笔画,六画。
第二,在部首检索页面,按六画搜索共字部,查共部检索页码。
第三,依页码在共部,按恭字笔画搜恭字,
第四,依页码可搜出恭字音义。
字源来历
惰,最早见于秦篆。从心,隋省声。本义为不恭敬。后逐渐演变为楷书体及简化版的“惰”字。其字源演变图如下:
惰的字源演变图
详细释义
拼音
duò
形容词
不恭敬
slighting
惰傲、惰慢
今者治平日久,天下之人骄惰脆弱。——宋·苏轼《教战守策》
懈怠;懒惰
lazy
惰懈、惰力
诸司素偷惰。——《明史·海瑞传》
动词
衰败
decline
惰坏、惰君
雄而不修者,其后必惰。——《墨子·脩身》
古籍释义
康熙字典
【卯集上】【心字部】惰·康熙笔画:13·部外笔画:9
〔古文〕《唐韵》徒果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杜果切,竝音垜。《说文》不敬也。本作憜,从心隋声。或作惰。
《玉篇》怠也,易也。《礼·曲礼》临祭不惰。《注》为无神也。《左传·成十三年》今成子惰。《注》惰则失中和之气。又《正韵》吐火切,音妥。义同。
又《广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徒卧切《正韵》杜卧切,音䝐。懈也,怠也。《增韵》不恭也。
《书·益稷》股肱惰哉。《注》懈怠缓,慢也。《左传·僖十一年》受玉惰。《正义》执玉,替其质也。《礼·玉藻》惰游之士。《注》惰游,罢民也。去声。
又通作媠。《前汉·谷永传》车马媠游之具。《两龚传》媠嫚无状。亦作憜。《韦元成诗戒》供事靡憜。亦作墯。《後汉·单超传》徐卧虎唐两墯。《注》持两端也。
又《集韵》徒禾切,音驼。《礼·曲礼》言不惰。《注》惰,讹不正之言。一读徒禾反,一读徒卧反。
按徒字杜字皆定母,而吐字则入透母矣。《正韵》惰字上声切透母,而去声又切定母,不如《广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上去两声之协於一也。
说文解字
说文解字注
憜或阜省。今俗皆如此作。
本文由英才教育网于2023-08-10发表在playqj水文教育网,如有疑问,请联系我们。
本文链接:http://yanshan4.playqj.cn/mysf/616.html